关于本轮疫情,热点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2021-08-13 字体大小T|T
近日,全国多地相继报告了新冠肺炎本土病例,国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,让我们从自己做起,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远离病毒侵袭。就本轮国内疫情,关于“打疫苗还有用吗?”、“暑假还能出游吗?”、“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吗?”、“个人如何做好防护避免感染?”等师生常见问题做出相应解答:
本轮疫情有何特点?
- 由国外“德尔塔”变异株输入引发
- 正值盛夏暑假期间,旅游度假景区人员聚集
- 临床症状不典型,病毒传染性又强,这提示我们,如果这种病毒出现在社区、家庭、工作场所,就容易引起传播。
“德尔塔”毒株有何特点?
- 传播速度快
- 传染性强
- 潜伏期短
- 病毒载量高,病人呼出的气体毒性大
- 治疗时间长,容易发展成重症
- 可能出现“免疫逃逸”
暑期还能不能出去旅游?
- 疫情中、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取消外出旅行
- 其他地区人员应暂缓去中、高风险地区旅行
- 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,特别是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,或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人,尽量不去外地旅行
- 出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尽量避免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,室外活动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
打完疫苗又被感染,是什么情况?
- 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,叫做“突破病例”。出现“突破病例”的情况,仍是接种疫苗巨大人群中的极少数
- 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百预防感染,变异株仍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之内
- 中国现有的防控措施能落实到位,疫苗接种全球领先,没有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
新冠疫苗对变异株还有效吗?
- 我国疫苗可有效地降低住院、重症和死亡率
- 虽然疫苗对新冠变异株的保护力下降,但变异株仍在疫苗保护范围之内,特别是中和抗体保护率
- 所以接种疫苗仍是抵御病毒的有效手段
面对变异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?
- 已完成免疫接种1年以内的普通人群,没有必要接种加强针
- 完成免疫超过6-12个月,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、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、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、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,可关注加强针接种相关信息
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是否发生变化?
-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没有改变,仍然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传播:
- 呼吸道飞沫传播( 最主要的传播方式)
- 接触污染物传播
- 空气传播
做核酸检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检测前:
- 做核酸检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,以免引起呕吐
- 采样前30分钟做到不喝饮料(包括水)、不吸烟喝酒、不咀嚼口香糖等
- 临检要减少吞咽动作,不做清嗓子(例如咳痰)动作
- 检测者需要正确佩戴口罩,检测前取下口罩,检测后立即戴好,可准备一个备用口罩,污染后方便随时更换
检测中:
- 在采集口咽拭子时,被检测者头后仰,张口发出“啊”音,有助于暴露咽喉
- 检测过程中如出现刺激性干咳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被检测者可配合采集人员尽量放松、深呼吸
- 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,刺激打喷嚏,可立即用纸巾(提前备好)或手肘遮挡
检测后
- 采集后立即离开采集地点,避免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,呕吐
- 核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,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擦拭双手
如何做好个人防护?
- 正确戴口罩。口罩上面的塑形铝条要和鼻子紧密贴合,面部两侧也要贴合紧密,这样才能起到防护作用。戴上口罩后,气体没有从两侧漏出,说明口罩的密闭性是好的
- 做好个人卫生,特别是要勤洗手。“德尔塔”病毒同样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,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,可以减少手触摸引起的传染
- 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,不聚集
- 作为次密接人群,或者是到过有病例出现过的公共场所的市民,出现轻微的咽痛、乏力、胃肠道症状,或是嗅觉味觉障碍等症状的时候,应该主动就医
- 中国疾控中心教你做好个人防护:
